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

[转贴]业余发烧友NIKON镜头的评价和配置(3)

下一章我们讨论镜头的配置。
大家一定奇怪这个方法很实用, 因为对变焦镜头成像的分析,最简单最重要的是这样了,如果有人想亲自设计镜头, 有很多软件, ZEMAX 或 OSLO, 也可以试试。 试试就知道ED镜片和非球面镜的重要性; 有两个原因, 光学设计上, 能少用镜片就少用, 产品上, 也是能少用就少. 讲的稍微多点, 镜头的设计, 大致都定了, 没什么了不起, 中国人也可以很棒 ( 和一些光学老院士谈过, 国内主要是材料,研磨技术, 镀膜的问题);
镜片多了的坏处是, 镜头间的来回反射,引起所谓的鬼影炫光麻烦, 所以遮光罩能带上, 就带上, 你不知道设计师很下功夫的;看看 70-200 的遮光罩很长, 17-55的也很长。 所以, 镜片能少最好, 如果少不了, 一定是为了性能。 做过产品的人知道, 多一个零件, 不知到会带来多少麻烦, 不要说贵的了。
试试我们的理论, 我们看一个值得推荐的镜头, 16-85 VR, 2片ED镜片, 3片非球面镜, 带VR,构件和17-35, 14-24,12-24 一样,才640$, 所以大家不要奇怪它卓越的光学性能, PHOTOZONE认为和17-55 一个水准, 一半的17-55的价钱, 还有VR。 如果大家还没有镜头的话, 可以买这个。
一个美国摄影者问我为何16-85这么贵, 听我这么一讲, 马上就买。 PHOTOZONE也没讲清楚为什么。 ED,非球面镜理论, 是用来作成像的评价, 应当是很准的, 但是和价钱是没直接关系的。 但是好像和镜头的 售价有关, 里面涉及到NIKON的定价策略。 先声明一下,本人从来没在Nikon、CANON工作, 如果无意歪打正着说出NIKON的定价策略,那见谅了。本人写此文, 实在是感谢那些论坛上贴好文章, 好照片的摄影爱好者, 和我一样的发烧友分享的。 镜头的材料, 特别是研磨, 很有学问, 基本上是高质量成像的保证。
镜头越大, 越难 ( 哈勃望远镜就是大镜片研磨出了问题)。 77mm 的镜头,应当比67、62、52mm, 难多了, 玻璃的比压模的难, 不用说高档玻璃了。 材料均匀性,纯度的问题, 我们中国好像总是方面有差距。 牛头的镜片, 那是狗头不能比的。 蔡司的做工, 也是最好的之一, 可以注意到蔡司不太作大眼睛那, 能把小眼睛做好就不容易。 对镜头的评价,及其复杂, 除了光学设计, 装配的精度, 玻璃研磨,影响很大。 我充一点, 牛头的玻璃中杂质控制很好, 这是很多人感觉牛头色彩亮丽的原因, 但是即使是行家 ( 我见过的), 拿着镜片也要看半天的,所以大多数人看不出来。
另外一个原因, 是镀膜的水平, 例如28-70, 设计一流, 镀膜一流, 但是 NIKON 显然放弃了那样的, 新的24-70,也是用ED, APSH, 来取代。 因此用ED, APSH, 来评价NIKON目前变焦的成像,是目前NIKON采用的, 有人回帖也说了, NIKON 镜头参数第一条, 就说几个ED, APSH, 这位DX好聪明。 一位DX,问了28-200, 一看是3 ED, 3 ASPH, 显然成像出色, 但是从推出的时间上, 没有VR, 没有高ISO, 在当时是没有太大用的; 如果不是产品定位问题的话, 那倒是说明了 NIKON 那个时候就想开发全副了, 笔者认为那是全副的便宜的旅游头。 如果几个lens 的 ED, APS, 数量一样, 那就要看别的了, 设计, 材料,。。。。镜头的价钱, 很多时候还是做工。 10$ 的TIMAX和一万美元的Cartier 一样走时准确, 但做工是不一样的。 牛头的作工,那是狗头没法比的。 如同瑞士手表。 但是就我们这里将成像而言, 很多时候和牛头不分上下。 如果你会用的话。 很多人问定焦,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还需要讲一下另一个评价镜头的参数, 分辨率。如同用几个ED镜片说话, 笔者喜欢数字, 对成像的评价最好用数字说话。 这不能不提MTF(光学传输函数), 笔者从研究生设计某种特殊相机时候, 认识他了。 是公认的最好描述光学成像特性的东西。 但是, 它对设计者极为有用, 很多光学设计软件必需有的。对摄影爱好者, 只给参考意见。 主要是因为NIKON厂家给的是最大光圈的特性, 而不是 所有的光圈时候的曲线。 同时, 如果真的有, 行家也会看出设计里的问题或窍门。 因此厂家都不给。 另外一个原因, MTF的准确测量也比较难。 笔者在网上找了找, 觉得还是PHOTOZONE的测试比较可靠, 有主要光圈的数据。 笔者先后和几个德国人相处过, 觉得他们干事可靠, 应当放心, 但是评论结论不一定准, 常常有点酸。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笔者提出的ED镜片和非球面镜理论, 是有效帮助大家理解变焦镜头的, 结构决定性能, 可以从中知道某个镜头的长短处,付的价钱是从那里来的, 对变焦有用, 对定焦意义只是参考, 因为变焦的设计难度,相比于定焦,大很多, 没有硬件的支持不行。 回答定焦的问题, 很容易惹争议。从设计的角度来讲, 定焦基本上停顿, NIKON/canon都是全力推变焦。 和变焦相比, 在小于50mm处, 定焦基本上落下风,这都是非球面镜的功劳,有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广角定焦的处境,大于50mm, 有很多定焦名头。
因为定焦的设计实在是很容易集中力量, 现有的设计都是经典, 很难有突破, 质量都在镜片上的制作,突破都在作工镀膜上。 还好, 蔡司,真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优良的作工镀膜硬是将广角定焦的水平提到新地步。 大于50mm 的定焦, 和变焦百花齐放; 大于200mm, 都是定焦的天下。
这是nikon镜头明显的趋势。 如果想知道物理原因的话, 那是因为ED 镜片和非球面镜的成本在广角端成本低的优势表现明显。 从理论上说, 变焦无法超越定焦;但是实际上NIKON/CANON 定焦不上进, 搞得一个17-55(24-70)/70-200 两个变焦镜头 ,基本上通吃。
定焦基本上靠大光圈,相对便宜或者特殊应用取胜。